8月19日,何小鹏作为MONA M03的一号驾驶员,对这款新车进行了试驾评测,并发布了自己的体验。在何小鹏看来,小鹏MONA开起来完全像20万+级的驾驶体验。
老实说,看到这条新闻我是很懵的。一懵小鹏MONA M03都已经开启预定两周了,准确的预售价还没出来,这一号试驾员的体验才出来,这让那些下单的用户情何以堪;二懵一款配扭力梁悬架的车,居然被何小鹏开出了20万+级的驾驶体验,不知道该不该算工业奇迹?
关于MONA M03这款新车,真的是“命运多舛”。首先是定位变了很多次,从最早的20万级别,到15万级别,再到10万级别,各种传言都有,最终也没有成为小鹏的第二品牌;然后是预定这么久,居然一直没有公布价格,倒是各路人马各种放出价格信息,也挺有意思。
不过对于何小鹏的说法,以及现阶段MONA的一些动作,倒是可以和大家一起聊聊。
(1)网约车底子,“高级”不容易
严格来说,MONA M03的后悬用的是扭力梁悬架,应该算得上是半独立悬挂系统。只是我们习惯把非独立悬架统称板悬,因此我们标题就给它“统称”了。
何小鹏说驾驶体验可以媲美20万+级别的车型,这个价位还用板悬的车,我想来想去也就过去的燃油Smart了,小鹏MONA M03超过这款车倒是问题不大。
扭力梁悬架的特点是用1根横梁连接2边的缓震机构,它的工作原理也与名字吻合,就是通过扭转来减小两个车轮的互相干预,达成减震的效果。这种结构的优点很多,比如结构简单、占用空间小,然后支撑强度和耐用度都不错,甚至降重后还更加节能。
那为什么稍微贵一点的车,更愿意用成本更高、占空间更大的独立悬架呢?核心还是因为可以两轮分开互不影响,抓地性更好,并且很容易就能调校得不错。而扭力梁的缺点,却很难通过调校避免,两轮的抓地力不容易平衡。
因此虽然扭力梁有万般好,大多数时候也是用在低端车上。独立悬架有各种“问题”,大多数情况也是用在中高端车型上。宝来是扭力梁悬架,速腾就是多连杆独立悬架;飞度是扭力梁悬架,思域就是多连杆独立悬架;轩逸是扭力梁悬架,天籁就是梯形连杆式独立悬架。
当然也有例外的,比如PSA和马自达就曾经给15万级的车用过扭力梁,并且声称调校得很好,但高端车型也基本是独立悬架。
只要是合格的“产品经理”,在定义一款15万级的重磅车型时,大概率不会同意用扭力梁悬架。那小鹏MONA M03为什么是那个例外呢?其实原因很简单,因为这车最初来自滴滴的达·芬奇项目,“底子”也是滴滴打下的。
这也就不难理解要用扭力梁,并且配140kW的电机了,毕竟定位就是主流的网约车,太高的操控性能配置对这款车来说多少有些“溢出”。
这也是我非常不理解何小鹏的地方,小鹏本身就是有P5的。虽然销量不成功,但与MONA的定位是重合度很高的。哪怕以这款车为基础开发,“底子”应该也比现在的MONA要好。当然用了也就用了,毕竟小鹏前期与滴滴确实走得很近,只不过没必要拔高这款车的操控。
汽车行业最难的,其实就是“解释成本”。就像三缸机做得再好,就要吹比同级四缸机更好,这是很难的一件事,你三缸机有什么是四缸机做不到的?老搞一些“错位”,最终可能省的成本还不如搭上去多花的营销费用。与其被消费者“痛殴”后改头换面,还不如一开始就把配置给足。
(2)想学雷军,太难了
去年8月份,小鹏宣布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,收购了滴滴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和研发资源。当时就确定了项目代号“MONA”,当然,那时是说要做第二品牌。
结果如今一年的时间过去了,MONA甚至都开始预定了,却还没公布准确的预售价格,倒是各种小道消息层出不穷。
先是说主售车型大概率是在15万-17万元的区间,然后又是所谓的小鹏投资人的消息,透露M03的起售价会在14万元以下。最近的消息就更确切了,表示基本已经确定预售价是13.59万起的水平。
为什么一款车预定了都没价格?或者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价格传言?是因为小鹏这款车关注度太高吗?有可能,但概率不大。各种不同渠道的信息,有不小可能是官方放出来,试图试探消费者的反应。如果大家觉得特别值,很多人表示是这个价格就买,那说明这个定价大概率是靠谱的。
最典型的就是小米SU7,上市之前也是预热了很久。最初说要卖到30万,后面又说25万左右最强轿跑。越往后消费者越咬紧19.99万这个价格不放。最后雷军没办法只能“自打脸”,虽然给出了21.59万元这样一个挽尊的价格,但减去冰箱、音响以及座椅这三件1.6万元人民币的权益后,其实真实价格就是19.99万。
何小鹏现在很有学雷军的味道,试图拔高大家的期待值。但试探来试探去这么多轮,似乎没几个消费者“接招”。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价格问题,像比亚迪秦L 9.98万元的价格曝出来,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“难以置信”。而小鹏MONA M03再怎么曝光,大家似乎兴致都不怎么高,因为13万-15万大家没觉得有多便宜。
(3)国产车卖不上价?
7月份,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首次超过50%,达到了51.1%,国产车的市场份额占比节节攀升。但个人看来,这些国内品牌有一个算一个,有的都只是头衔,并没有多少品牌溢价能力。
最近,极氪001搞了个年内“二度上新”,结果被老车主给骂疯了。为什么一款销冠级别的C级车,宁可得罪这么多的车主也要上新款?还不是因为有销量焦虑。产品力强的时候不愁卖,一旦竞品上来了,不降价或者增配就只能往后退。
华为被吹上天,除了问界,其余的智界、享界卖得也不怎么好。而问界卖得好,也是分车。比如去年新M7增配上来,销量就爆了,彼时卖高价的M5一样卖不动。比亚迪一直降价,核心也是抢占市场,如果不降就会被一直蚕食,还不如主动降价卷死对手。如果真有绝对的品牌溢价能力,方程豹豹5就不会直降五万。
国内消费者对于国产车的态度是最现实的,理想红得够久了吧。今年L系列被爆出用的是欣旺达电池,销量差点一下子就崩了,最后厂家给出了各种政策才稳住。
特斯拉可以没有HUD,没有智能语音,内饰是毛坯,奔驰可以在50多万的车上用孚能科技的电池。但换个国产品牌,这些能行么?
因此小鹏MONA M03还是尽早摆正态度的好,别试探消费者了,把最足的诚意拿出来,或还有一战之力。
写在最后
关于小鹏MONA M03的定价,个人觉得可以参考一下银河E5的探索+版本,价格是13.58万。后者是四米六的SUV,160kW的电机,前后独立悬架,电池电量多了大约9度,配的是Flyme Auto车机系统,支持Flyme link互联。
或者是东风eπ007 530Pro版,现在价格是13.66万起,算是B+级轿车,同样是前后独立悬架。
小鹏有多少核心科技,能够撑起MONA M03的溢价呢?